前行路上|潘从明:十年磨一剑 传承工匠精神-600cc全讯白菜

  • 故事人物
    • 潘从明
  • 故事地点
    • 中国
    • 甘肃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2-15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到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省级领军人才”,他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之路,也为推动我国贵金属冶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能准确把控万分之一的精准度,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八种以上的稀贵金属;他是仅凭溶液颜色就能准确判断99.99%产品纯度的“传奇人物”,他发明的“颜色判断法”作为铂族金属精炼师的“绝技”“绝活”,通过新闻联播“大国工匠”栏目向世界展示。

潘从明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叫潘从明,是坐落于戈壁滩上的甘肃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工序工序长。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到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省级领军人才”,他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之路,也为推动我国贵金属冶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仅要学会如何干,还要多问个为什么”

1996年,潘从明从原金川公司技校铸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金川公司第二冶炼厂贵金属车间工作,负责贵金属提纯,虽然专业不对口,可潘从明并未退却。

当时,潘从明四处寻找也买不到专业书籍。“没有书,只能跟着师傅现场学。”他每天将师傅的话一一记录,晚上反复回味,不知不觉笔记本堆起来一米多高。“那时活不多,四五个小时就能干完。”潘从明说,他一忙完便到其他岗位学习,仅仅三个月,不仅熟悉了本岗位工作,还成了该岗位的“师傅”。

潘从明在查看设备运转情况。图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不仅要学会如何干,还要多问个为什么。”尽管师傅们知道如何操作,却很难解释清楚原理。直到2004年,公司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到企业教授冶金等相关课程,潘从明才彻底解决长期遗留的困惑,也是那时,他开始自主试验。

2007年开始,潘从明将试验成果陆续应用到生产中。2009年,因业绩突出,潘从明被聘任为提纯班班长。“作为一名党员,更需要积极担当。”担任班长后,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对提纯工序全流程进行试验。历经数万次反复试验,潘从明掌握了从溶液颜色判断提纯程度和工艺问题的本领。他改进原有工艺,形成全新工艺流程及技术标准,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99.99%的极致目标

贵金属是航空航天、精密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相当于“工业维生素”。我国贵金属储量有限,长期依赖进口。它的主要原料来自经过火法、湿法冶炼提取镍铜后的副产物--镍阳极泥。

“贵金属为什么‘贵’呢?因为它储量稀少,提取工艺复杂。”潘从明说。提纯一克高纯度的贵金属,需要对五吨镍矿废渣进行反复萃取,经过40多道工序、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检验。

“如果没有好的提纯技术,冶炼后的电解镍渣、阳极泥、二次含贵金属物料等就会浪费。”提及自己的工作,潘从明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贵金属生产效率的提升。

潘从明(左)在工作室给新员工讲授创新模型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过日日夜夜反复试验,潘从明完成了“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的研发,能从成吨的镍矿废渣中提取出八种贵金属,使每一种贵金属的纯度达到99.99%,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贵金属回收率低、加工成本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该技术自2014年实现工业化应用以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贵金属精炼的工匠精神,就是用一万分的严谨、专注、务实和精益求精,达到99.99%极致目标。”潘从明说。怀着这样的初心,潘从明从业以来啃下了120多本专业书籍,记录了30多万字学习笔记,归纳出60多种可用于提纯的化学试剂,总结出800多个涉及贵金属冶炼工艺的化学方程式。

“我的事业在金川,根在中国”

如今的潘从明,掌握着世界领先的贵金属冶炼技术,但创新的步伐丝毫没有停滞。他说,“技术创新没有尽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尽力做好,自然会有回报”。20多年来,潘从明带领团队在一次次艰苦攻关中砥砺前行,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九项,完成各类创新项目228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31项,潘从明还主动承担技艺传承工作,将自己的“绝技”“绝活”毫无保留地分享,帮助贵金属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潘从明根据溶液颜色判断贵金属纯度。图片来源:中青网

在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铂族贵金属生产车间里,有间潘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不大的屋子里,陈列着潘从明获得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等很多种荣誉。面对诸多荣誉,潘从明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我的事业在金川,根在中国。我立志坚守初心做工匠精神的推动者、创新创造的实践者、振兴发展的建设者,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懈奋斗!” 

   

(综合新华网、中青网、光明网、每日甘肃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