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那曲,坐落着一座年轻的学校--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短短十年间,这所学校探索出聋哑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特殊学生生活技能提升、圆融教育理论等丰富教学经验,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校长次仁拉姆的付出与努力。
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那曲,坐落着一座年轻的学校——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13年建校至今,短短十年间,这所学校探索出聋哑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特殊学生生活技能提升、圆融教育理论等丰富教学经验,获得了“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校长次仁拉姆的付出与努力。
次仁拉姆(图片来源:中国妇女网)
特殊路程 从心出发
今年48岁的次仁拉姆从小在那曲长大,1994年从西藏民族大学师范班毕业后,就投身到家乡的教育事业中。2003年,在一次学习宣讲会上,次仁拉姆第一次了解到特殊教育。彼时,她还在那曲安多县完全中学任教。“做老师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残障孩子也应接受教育。听完宣讲,我就觉得特殊教育这份事业很有意义,但当时那曲地区还没有这种学校,我就想着如果哪一天那曲有了特殊教育学校,我非常愿意去工作。”次仁拉姆回忆道。
2013年,次仁拉姆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的梦想终于实现。这年八月,那曲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次仁拉姆接到组织任命,来到学校担任校长。
“去之前,本来以为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沟通是最大的难题,没想到却难在生源上。”谈起当时招生的困境,次仁拉姆记忆犹新。那曲市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很多家长对特殊教育闻所未闻,面对家长的疑虑,次仁拉姆带着干粮和水,包里揣着学校的宣传资料、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政策以及内地特殊教育学校的案例,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那曲市周边所有村镇,挨家挨户宣讲特殊教育,终于招到了65位特殊儿童入学。
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面对这群新入学的特殊儿童,次仁拉姆和学校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还在生活中担任家长的角色,给他们喂饭、洗澡、洗衣服……次仁拉姆经常把自己的学生比喻成蜗牛,而她则是牵着蜗牛慢慢散步的“蜗牛妈妈”。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始终是在前行的。可能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努力才能说出口,但他们每一点进步都是次仁拉姆和老师们最大的欣慰和动力。
除了生活上的关照,如何让这群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是次仁拉姆最关心的问题。她想向家长证明,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可以让孩子接受教育,还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对此,次仁拉姆提出集中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上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教授文化课;下午,进行个别化教学计划和康复训练,并为大龄孩子开设编织班、裁缝班、卡垫班、烘焙班、陶艺班等职业教育课程,尽力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课程,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和生存技能。
次仁拉姆和孩子们编织手工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次仁拉姆常常说:“特教老师就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特殊孩子的多样性,以川流不息的毅力补偿特殊孩子的缺陷,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挖掘特殊孩子的潜能……只要未来他们能像正常孩子一样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嘉奖。”
让更多的孩子活出新人生
通过这几年的教育实践,如今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和生存技能,身心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有65名学生就业创业、随班就读或者顺利升学,17人参加了两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看”到、“听”到、“触摸”到更广阔的世界,活出了新的人生。
除了校内的学生,次仁拉姆还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些无法正常入校读书的重度残疾儿童。次仁拉姆会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们一起“送教上门”,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
每一个孩子都是花朵,要想办法让他们都能绽放美丽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十年来,次仁拉姆一直坚持着这份信念,她说:“身体的缺陷我们无法改变,但爱的世界里没有残缺。我会在特殊教育这条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西藏网、中国教育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