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面前,孙金娣永远是那个敢为敢闯、敢挑重担的“铁娘子”。13年来,仙林街道实现进京、到省、去市、来区“四个零上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她的办公室设在职工食堂,她是做了五次手术背着治疗仪还在谈工作的“铁娘子”……她就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委员孙金娣。
孙金娣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报
开辟新路径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仙林街道是原农牧场改制拆迁而来,是南京市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地处仙林大学城核心区,非户籍人口多,社会矛盾复杂,给治理带来不少挑战,曾一度在南京城市管理考核中排名靠后。
“如何在这块土地上当好家?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获高产?”这是从2010年6月成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开始,孙金娣就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登高先修其低,行远先修其近,孙金娣从做好仙林街道的“绣花功夫”开始破题。
在孙金娣的带领下,街道党工委将十个社区划分为90个综合网格、195个专属网格,2668个驻街单位全部纳入其中,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她组织建立“盯得紧”志愿监督队伍,每日点评、每周小结、每月考评。这些机制运行一段时间后,仙林街道在南京市城市管理考核中从全市20多名跃升至前列,并连续多年蝉联第一。
“没有什么比信任更重要”
信任,是孙金娣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
“组织上把这一亩三分地交给我,我必须做到守土负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居民有问题,不是想到找社区、街道,而是直接找到区里,这就是基层战斗力不强,群众不信任我们。”
如果说前者是作为一名党员“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践诺,那么后者就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对“新时代如何走好群众路线”的积极思考。
那么,要如何去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呢?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社区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的手机号。”孙金娣摇了一下自己的手机——这是她能走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个“锦囊”。第二个“锦囊”就是职工食堂——那是孙金娣的办公地点。为了能够方便群众上门、离群众更近一些,孙金娣很早就将自己“办公桌”搬到了位于办公楼一楼的职工食堂。
孙金娣(左三)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交流工作。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锦囊中涵着的真情和网格中蕴着的智慧,共同打通了仙林街道的“最后一公里”。
在仙林街道工作13年,孙金娣头发稀疏了,人也消瘦下来。由于做了五次大手术,她平时只能吃些清水煮菜,药却要每天吃十多样,但在群众面前,她永远是那个敢为敢闯、敢挑重担的“铁娘子”。13年来,仙林街道实现进京、到省、去市、来区“四个零上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
孙金娣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决心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这是孙金娣入党志愿书中的话。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初心,在基层一线深耕责任田,把满腔赤诚奉献给党和人民,让“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的幸福画卷在仙林大地徐徐展开。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妇女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