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洪家光:毫厘之间,用车刀镌刻精度-600cc全讯白菜

  • 故事人物
    • 洪家光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3-29

一身整洁的工装,一双巧手,启动车床,火花飞溅,这是毫厘之间的精密磨削,是对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工具的精心雕琢。20多年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精益求精、努力钻研,通过技术革新为企业、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身整洁的工装,一双巧手,启动车床,火花飞溅,这是毫厘之间的精密磨削,是对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工具的精心雕琢。20多年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精益求精、努力钻研,通过技术革新为企业、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洪家光(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洪家光的工作是为航空产品研制专用工装工具,对每一个微小尺寸都要精益求精。从普通技工到车工、数控车双料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能师,洪家光在毫厘之间寻找“人生坐标”,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

1979年冬,洪家光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一个普通农户家庭。虽然家境贫穷,但洪家光从小就十分懂事,经常帮助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初中毕业后,为了尽早挣钱养家,洪家光选择就读技校——黎明技术学校。由于家离学校远,他每天都要先乘火车再转汽车,往返四个小时。和他一起坐车的同学,有的睡觉,有的打牌,他却在看书。三年里,他坚持自学了四门专业技术,把绿皮火车变成了“移动图书馆”。

1998年,19岁的洪家光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走进有些神秘的厂房,穿越一道道安全防护门,他原以为在这里能见到梦想中的飞机和发动机,可上班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工作就是重复加工发动机上的零件。尽管心中充满了彷徨与怀疑,但他还是一遍遍地提醒自己“要学会在平凡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洪家光每天在机器和零件中间不停地忙碌,一个动作要做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渐渐地,他从“学手艺”中找到了乐趣。为了提高操作质量,他经常加班,抢着干各种脏活、难活和累活,技能迅速得到提高。

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洪家光决定拜全国劳模孟宪新为师,向他学习独门绝技。在切削内螺纹时,一般的工人加工车床工作速度最多能开到600转每分钟,快了就会直接打刀,但是孟宪新可以开到1200转每分钟,还不用反转退刀。为了能成功拜师,洪家光每天一忙完自己手上的活,就主动去给孟宪新当助手,任劳任怨的他终于获得孟宪新的认可和悉心指导,经过几个月的苦练,洪家光掌握了这项高超技艺。

就这样,洪家光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获得领导及同事的一众好评。2002年,领导交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改良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则是影响发动机安全性能的关键承载部件。

从接到任务的那天起,洪家光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日复一日潜心钻研,经历上千次的实验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他们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将航空发动机叶片罐顶、榫头制造精度由0.02毫米提升到0.005毫米。

洪家光工作照(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7年,洪家光和其团队凭借这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并被授予国家专利。2021年,洪家光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

洪家光说:“不是有了梦想才坚持,而是在坚持中让梦想变得更加清晰。”现在,洪家光仍没有停下脚步,坚持进行技术攻坚。更为重要的是,他希望将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为航空事业点燃星星之火。

(综合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经济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